(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赵萌萌 周学津)7月18日,武汉禾元生物研发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(水稻)获批上市。这款从稻米中“种”出来的药,不仅是国内首款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品,更标志着。。人类首次实现用植物大规模生产临床级人血清白蛋白。
从2005年的一个念头,到2025年的临床应用,这场跨越20年的“稻米造血”之旅,藏着太多关于坚持与突破的故事。7月18日,禾元生物董事长杨代常,向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。
一场偶遇点燃的“稻米造血”梦
“稻米造血”的故事,要从20年前说起。
2005年,一次回国探亲的飞机上,杨代常偶遇“防艾院士”桂希恩。桂希恩提到,一些贫困地农民因卖血感染艾滋病,处境十分悲惨。这些非法收购的血,往往用于提取人血清白蛋白。
这番话像针一样扎进杨代常心里。“能不能试着做一下植物源提取人血清白蛋白?”杨代常萌生了回国的念头。2005年,时年51岁的杨代常辞去美国的工作,回到武汉大学,全身心投入植物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发展工作。
武汉禾元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代常(右一)与研发人员在实验室进行研发。受访者供图
要让植物合成人类蛋白,第一步是选对“生物反应器”。当时国际上主流的技术路线有三种:细菌发酵、酵母表达、动物细胞培养。但杨代常逐一排除了这些选项。最终他将目光投向熟悉的水稻——几千年的食用历史,与人类蛋白质合成机制相似,易种植,成本低,安全性高。
“试试从水稻中提取人血清白蛋白。”杨代常这个颠覆性的构想,引来诸多质疑。用水稻提取白蛋白这个想法,在很多传统科研人员眼里,简直就是天方夜谭,他们觉得根本行不通,更不可能大规模生产和赚钱。
杨代常没有急于反驳,只是踏实做事。2006年,他创办禾元生物,带领研发团队埋头攻关。经过多年研究,团队成功将人血清白蛋白基因植入水稻,使水稻种子大量合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,并从稻米中分离纯化出重组人血清白蛋白,这一过程形象地被称为“稻米造血”。
他第一个注射 “稻米白蛋白”,“出事就当为科学捐躯”
2011年,团队终于迎来突破。每千克糙米提取出2.75克人血清白蛋白,并将科研成果发表在《美国科学院院报》,Nature News发表评论称“该技术把不可能的事变成了可能”,植物源重组蛋白的产业化迈出了关键一步。”
但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,临床用白蛋白的纯度必须达到 99.9999%。这是因为哪怕极微量的植物蛋白杂质,都可能引发人体免疫反应,危及生命。“从99% 到99.9999%,每提高0.1个百分点,都像翻越一座大山。”杨代常说。
三年时间,团队迭代了37套方案。2017 年,禾元生物的重组人白蛋白注射液终于拿到临床许可。按照规定,临床试验前需完成 “研究者自身试用”,验证基本安全性。谁来当第一个 “试药人”?团队沉默了。
“我来。”杨代常的声音打破了安静。他主动向医院出具免责书,当冰凉的液体流入血管,他成了全球首位注射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的人类受试者:“万一真出了事,就当我为科学捐躯。”
如今,禾元生物已实现1公斤糙米产出约20至30克人血清白蛋白。“这意味着未来白蛋白可能不再‘一药难求’,贫困患者也能用得起。”杨代常欣慰到。
20年光阴里,杨代常和团队用坚韧证明:所谓奇迹,不过是把“不可能”拆成 “一步步可能”,在稻田里种出拯救生命的希望。
牛达人配资-牛达人配资官网-配资炒股平台官网-网上配资平台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